close

220px-Phantom_of_the_Opera_(1943_film).jpg
導演:亞瑟‧魯賓
主演:尼爾森‧艾迪 / 蘇珊娜‧福斯特/
               克勞德‧萊恩斯 / 馬文‧坎薩林

本部落格所有電影海報版權全歸原電影公司所有,如有侵權請通知。
以下純屬個人看法與心得,有人物與劇情大雷,請斟酌觀賞。




由十九世紀法國小說家加斯頓‧勒魯所創作出的偵探愛情小說《歌劇魅影》,經過1925年錢‧朗尼的黑白電影版以及好幾個電影改編,到後來的音樂劇版本發揚光大後,至今已經有許多不同版本,這次要談的是1943年的電影版本原為黑白版後改為彩色版,在劇情上已經與原作大不相同。

男主角魅影本應天生殘疾變成一名歌劇院中年小提琴家,長相平平的他手指逐漸不靈活遭到劇院無情辭退,只好抱著自己創作曲目前往出版社希望得到出版(賺錢)機會,讓他有錢能夠繼續暗中幫助女主角的歌唱事業,卻誤以為出版社老闆有意偷走樂譜失手殺了對方,拉扯之中臉部慘遭他人毀容因而躲進暗無天日的下水道。

本故事最重要的魅影從一名機關和音樂天才改成落魄小提琴家身分不打緊,我有意見的是叫一名比女主角還矮的大叔來演,毀容後的戲份更被砍成不像是男主角。

而在原作裡面和魅影競爭女主角芳心的年輕男爵,於本片中拆成兩個角色,分別是警察和歌劇院男中音,拆成兩個人只為製造笑點,遠不如維持原來的深情角色。


這樣拆成兩個追求者的作法,使得結局更加荒謬,女主角克莉絲汀誰也沒選擇地走向房間外去享受歌迷歡呼聲,一路以來相互競爭的兩個大男人竟然立刻和解,手挽手邀請對方一起去吃晚餐,編劇不知出於私心還是根據什麼理由,最後送給觀眾一個在當時看似男男戀的超前衛結局。


整部片主要角色改得如此面目全非,甚至亂加十九世紀著名音樂家法蘭茲‧李斯特進來參一腳,也是毫無意義的畫蛇添足。

短短九十分鐘的片長,主要劇情線穿插多段歌劇院裡的戲碼,但這些華麗表演片段可惜沒有翻譯,對不懂原文的觀眾而言簡直就是鴨子聽雷的漫長折磨,恨不得直接快轉到演員對話部分。

身為熱愛歌劇魅影的一份子,不敢說我看完所有歌劇魅影的改編版本,因為版本實在太多,目前最推薦的影視改編還是之前介紹過的2004年電影版本,至少劇情和小說相差不多,男女主角也選得可以,而且安德魯偉伯的音樂品質保證令人回味無窮。

至於我心目中那位因為長年以來極度自卑最終導致成極度自負,不但是音樂天才又是聰明絕頂的機械師,面對愛情顯露出的卑微與恐怖控制心態,原著裡的魅影艾瑞克才是我最喜歡的。

arrow
arrow

    冰熊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