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acific-Rim3.jpg

環太平洋(Pacific Rim
作者:
Alexander C. Irvine



本部落格所有電影海報版權全歸原電影公司所有,如有侵權請通知。
以下純屬個人看法與心得,有人物和劇情大雷,請斟酌觀賞。


許多電影上映之時,不免要賣些周邊來獲取其他利潤,一個好的電影IP甚至可以從周邊產業拿到比影片更巨大的收益,最常見的有電影設定集、電影原聲帶、電影海報等等,次一等的就是純文字類的電影原著小說。

市面上電影原著小說大致可分為三大類,第一種是本來就有小說存在才翻拍成電影,列如:《侏儸紀公園系列》、《魔戒》,這類書籍的利潤不屬於電影公司所有,該原著多半已經是暢銷小說居多,有著為數不少的群眾基礎,電影公司自然看中這點才會投入資金改拍成電影,電影成品若拍的好將會大大增加書的銷量,拍的差則會被一海票死忠書迷唾棄不已。

第二種情況是先拍電影,然後才由導演編劇或是找個小說家按照電影劇情改寫而成的小說,最後一種跟第二種差不多,從現有已經拍好的電影IP再去延伸出電影以外的各式外傳小說。

而《環太平洋系列》的小說版本一共有三本,除了第二本算是外傳小說形式其餘的兩本屬於第二種,這種方式寫出來的小說讀者大概只會是喜歡該部電影的人,因此銷量不會太好,連帶影響出版社購買版權出書的意願,可能就因為這樣本系列不幸地沒有台灣繁體字翻譯版本。

話說在前,手上的這三本書由中國北京出版社所出版,簡體字版本看的很吃力,還得克服有些為了符合當地民情口語化的翻譯字句,很慚愧地要在此承認自己英文頗差,所以本文只能將就簡體字翻譯版本來討論,若有錯誤恕我無法分辨究竟是原著作者真的這麼寫,還是翻譯者自行腦補畫蛇添足所致,如果有英文好手知道原著內容和翻譯版本落差的地方,非常歡迎大家留言交流賜教指正在下,不甚感激。

以下將以條列方式,先來談《環太平洋》小說版本與電影版本的差異。


作為系列的第一集,本書完整照著電影的流程而寫,看過一遍小說等同複習一次電影劇情,其中最大差別在於小說裡面夾帶很多關於人物和機甲的細節設定,吉勒摩
托羅導演是出了名地喜歡幫作品底下的人物寫出滿滿的身家設定,在電影內的作用或許不是那麼明顯,轉換成小說倒是挺有趣的。

要注意的是這部小說並非吉勒摩
托羅導演親自撰寫,或許有提供素材和一些意見,但畢竟不是執筆作者,所以除去人物設定這塊,關於劇情細節可能是小說家參考電影自行添加上去的。

《關於人類角色》

1. 貝克特家族有三位小孩,長男揚希‧貝克特,次男萊利‧貝克特,還有個叫潔絲敏的小妹,不過無論小說或電影兩者都沒交代妹妹潔絲敏去向,只看電影版本的觀眾會以為就兩兄弟相依為命,在電影版兄弟倆精神浮動連結的畫面中好像隱約出現過幾秒,不看設定很難發現這位小妹的存在。

2.電影中瘋癲博士之一的赫曼‧葛里布博士(專長數學那位)父親也是科學家,本來父子倆一起為機甲獵人計畫工作,後來不知道為什麼他父親轉向支持蓋牆工程為此兩人鬧翻,在電影版本的時間點他已經結婚了,妻子凡妮莎懷孕快臨盆。

3.澳洲組父子檔駕駛員的老爸赫克拉斯‧漢森,早年當怪獸進攻時還沒有機甲獵人,澳洲政府只能用核彈去對付怪獸,身為戰鬥機駕駛員的他面對時間只夠救一人的艱困選擇,最後他選擇去救兒子查克‧漢森,而妻子安琪拉死於那場災難中,這件事也讓父子之間種下長久心結。

4.森真子並非東京人,她出身日本九州南側的種子島,家中世世代代都是鑄劍師,(電影中安裝在吉普賽危機手上的那把劍設定由此而來)沒生兒子繼承家業,獨生女的真子與父母承受家族間很大壓力,還好父親本人沒有過於迂腐,仍然疼愛這名小女兒。可惜好景不長,十歲那年她的父親得了癌症需要遠赴東京看醫生,全家運氣頗差剛好碰上惡魔女巫(螃蟹型)怪獸入侵。


5.解救小真子的機甲獵人名為探戈狼,當時的一代駕駛員正是史塔克‧潘達考斯特和他的女性搭檔塔姆欣‧賽維爾,作戰中塔姆欣‧賽維爾不知自己早已因為長年輻射影響身體而昏倒,靠著史塔克‧潘達考斯特一個人打倒惡魔女巫,此番作戰完塔姆欣‧賽維爾檢查出得了癌症不久後死亡,史塔克‧潘達考斯特也察覺身體健康因素退出駕駛員行列。

塔姆欣‧賽維爾只在前傳漫畫中登場,小說裡面的設定頁有提到,電影版本則完全沒說,因此有些電影觀眾會誤以為探戈狼的原先設計是單人駕駛機甲,其實不是,之所以單人駕駛純粹因應當時的突發狀況,這點跟男主角萊利‧貝克特一樣,他們倆人是紀錄上惟二可以單人駕駛戰鬥並且成功的案例,電影裡面非常細心地替萊利‧貝克特的左邊身軀留下類似烙印的受傷痕跡,而
史塔克‧潘達考斯特單人駕駛的時間較久,所駕駛的探戈狼又是初期製作的機甲對輻射問題防備不足,才有身體無法負荷需要常常服藥的需要,並且有可能因為受過重傷身體虛弱而無法承受普通力量的拉扯,所以才會有電影中萊利‧貝克特拉住他手臂被罵的場面。

(小說版本寫著
萊利‧貝克特只有單人駕駛十五分鐘左右,而史塔克‧潘達考斯特的東京一戰竟然長達三小時,他的夥伴塔姆欣‧賽維爾一出基地在運送途中還沒敲到怪就昏倒嗎?不然我覺得三小時的戰鬥設定跟電影版所呈現出畫面連不太起來,會不斷地疑問和那隻螃蟹怪有打三小時這麼久嗎?更神的設定在後頭,打完東京之戰後史塔克發現自己跟塔姆欣‧賽維爾一樣得了癌症卻沒死,靠著藥物站在後勤單位勞心戰爭工作,並且撫養真子長達十年,一整個也未免太過於神化史塔克‧潘達考斯特這個角色了,如果設定成曾經單人駕駛一小時我還勉強相信。)

6.俄羅斯機甲駕駛員:薩莎‧凱戴諾夫斯基中衛和艾力克斯‧凱戴諾夫斯基兩人曾經創下神經元浮動連結長達十八小時的紀錄。

7.電影版開場和貝克特兄弟閒話家常的指揮部─蔡天童,他們三人對話所提到那位當時已有男朋友卻又跟他約會的愛麗森,於四年後萊利‧貝克特還在外面流浪做工的時期,愛麗森嫁給了蔡天童並且生了一個孩子滿一歲。(看樣子萊利‧貝克特沒能參加他好朋友的婚禮)


《關於劇情》

1. 貝克特兄弟出征怪獸鬼頭刀的那次浮動連結中,有幾個電影版沒演出來的身家背景小細節:貝克特三兄妹的母親因為吸菸過量得癌症過世,最後一次看到小妹潔絲敏是在母親墳前,萊利‧貝克特哼了母親生前在他們小時候所喜歡唱的一首歌被妹妹阻止,小時候的他們住過匈牙利布達佩斯和德國慕尼黑,十二歲在慕尼黑談了第一場初戀,女孩名為瑪吉特。

初戀女孩的名字乍看之下沒什麼,但如果將女主角森真子,以及漫畫版中貝克特兄弟曾經為之爭風吃醋的那名女記者娜歐米‧索科洛夫三者擺在一起看,會發現他們的名字之間有個頗趣味的共同點,是導演刻意為之?亦或只是湊巧?以下是我的看法:

娜歐米‧索科洛夫(NAOMI SOKOLOV)這個名字看似純粹西方卻可能暗藏著導演的巧思,因為NAOMI這名字可以當作英文也能當成日文拼音來使用,忘了在那邊看過,我有個印象是說導演好像把這個角色設定為日裔俄國人,SOKOLOV就是很平常的俄國姓氏,因此娜歐米‧索科洛夫有著深色髮色和藍色眼珠,但漫畫中她的臉孔畫法跟有中國血統的蔡天同相似(在背景資料中蔡天同設定為華裔墨西哥人,漫畫版裡有個只會廣東話的華人爺爺),而NAOMI在日文中的漢字最常見的寫法為「直美」,她的母親或是母系方極有可能設定為日本籍或日本人。

由此推測貝克特兄弟或者該說咱們的男主角萊利‧貝克特對東方(日本)女孩的喜好早已有跡可循,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他對初見的真子沒多久就頗有好感,因為他就是會對這類型的女孩感興趣啊,小說版也有循序漸進地舖成他是如何從單純地感興趣到愛上真子,首先提到萊利想從真子身上打聽關於任務之事,中間開始注意到真子的外表,後面又得知不但會修復機甲還是個能夠和他並駕齊驅的聰明女孩。(模擬器五十一出擊五十一擊殺)

亮眼戰績可不是嘴上說說而已,很快地在挑選副駕駛的場上真子靠實力向大家證明了這點,中間使用神經元浮動連結後心靈相通得知對方和自己一樣有著失去家人的傷痛,兩人相互扶持再一起攜手抗怪,如此外貌與能力兼備的超級女孩,比起只會當迷妹將貝克特兄弟視為熱門偶像搭訕,最後落跑去當記者的娜歐米,要好上一百倍。

(娜歐米‧索科洛夫是一名只存在漫畫版的外傳角色,所幸電影版沒有出現,漫畫中她在酒吧主動搭訕兩兄弟並留電話給萊利‧貝克特,事後卻和揚希‧貝克特約會?是說無論誰來赴約都好嗎?貝克特兄弟又不是雙胞胎!隨便誰都可以接受的追星迷妹心態,難怪貝克特兄弟被元帥痛罵後瞬間頓悟。

而且萊利‧貝克特為了此事跟揚希‧貝克特起爭執,我想多半因為不喜歡哥哥老是搶先他一步去的作法,有點像小孩子互搶玩具那樣意氣之爭,其實娜歐米這位形同陌生人的女子一點都不重要,才會很快地又跟哥哥握手言好,對揚希‧貝克特而言更僅是一次偶然約會經驗沒放在心底,直到後來兩人再也沒有提起此事。)


接著來看初戀女孩瑪吉特,根據原著小說英文寫法為MARGIT,然後將三個人的名字攤開來看,娜歐米(NAOMI)也就是直美兩字各取上下一部分合起來不就是個真字?而瑪吉特(MARGIT)跟真子(MAKO)前半段也是一樣的拼音開頭。

(喜歡使用MA當作劇中女角色的名字開頭,應該是吉勒摩‧戴‧托羅導演的私人喜好,因為他現實中兩個女兒的名字一個叫Mariana
一個叫Marisa,都是MA開頭)

綜合以上幾點,我覺得導演根本強烈暗示著:前面兩位都是人生過渡期所遇見的不完美半成品,最後出現那位願意把記憶與性命交付給對方,一同共赴戰場的真子才是最適合萊利‧貝克特的「真命天女」。


2.鬼頭刀一戰,貝克特兄弟違反黑人元帥命令也要救起的海洋號船隻,最後平安上岸。(哥哥沒有白白犧牲)

3.阿拉斯加怪獸牆工地有個討人厭的工頭,經常對萊利‧貝克特曾經作為駕駛員的身份冷嘲熱諷,這人物可能是電影版裡那位分配工作的鬍渣大叔,後段站在萊利‧貝克特身邊一起收看電視實況轉播的胖工人叫做湯米,明顯單身卻自稱需要更多口糧配給好養五個孩子。

4.
史塔克‧潘達考斯特元帥來工地找人,萊利‧貝克特聽完他一番話剛開始沒打算回歸,走到工地休息區不幸又遭那個鬍渣工頭刺激,他忍不住出手教訓對方,隨後放棄築牆的工作資格把口糧配給卡送給湯米,跑到外面發現直升機沒走還在等他,這才願意回到基地。

5. 俄羅斯機甲駕駛員─凱戴諾夫斯基夫妻喜歡隨身播放俄羅斯音樂,經常遭到中國機甲三兄弟駕駛員抗議。

6. 萊利‧貝克特想起往日跟哥哥精神浮動連結完畢會有一段時間處在通感狀態下,能夠提前預知對方下一步行為。

7.吉普賽危機本身使用核動力,作為駕駛員如果脫掉戰鬥服會有輻射汙染的危險,跟著森真子去看機甲的萊利遇見蔡天童立刻拿到一種防衛藥物服用。

8.電影中用打鬥方式挑選副駕駛被拒絕後,萊利‧貝克特追去找森真子問話,顯得有些緊張的森真子鬧了一個開錯門的笑點,然後與萊利‧貝克特對話,小說版本只有演到打鬥戲碼為止,並無後續的這些開錯門笑點與對話情節。

9.小說版本沒有森真子透過門上的窺視孔偷看萊利‧貝克特的那幾個有趣畫面,也沒有多交代為何
史塔克‧潘達考斯特元帥前先極力反對,後面跟電影一樣居然立刻拿出小紅鞋給森真子答應讓她擔任駕駛員的心路歷程。

10. 在萊利‧貝克特教訓查克‧漢森那場對打戲之後,有一段電影版本似乎已拍好但選擇剪掉的澳洲父子檔對手戲,小說版本加以保留了下來。


11. .森真子與萊利‧貝克特兩人在吉普賽危機前面的談心戲,男方一開口使用的是日語,由此可知按照原始設定他的日語能力應該還可以,聊天中有順道提及森真子父親為鑄劍師,並且吉普賽危機這名字是貝克特兄弟取名的,最後兩人一起共用耳機聆聽森真子喜歡的日本音樂。

12. 結尾海底大戰,查克‧漢森與
史塔克‧潘達考斯特元帥共同駕駛的衝鋒發現號,武器失靈後決定以一換二與怪獸同歸於盡,小說版本裡面並沒有電影版森真子對黑人元帥的道別句。

話說當年電影上映時,在台灣可以看到兩種不同版本的電影,一是森真子說日語台詞都配上英文發音的國際版,二是在美麗華影城上映的美國版,此版本森真子說日語台詞採用原來日語發音,因此這段劇情當中的道別語就產生兩種不同台詞出現:國際版的中文字幕為「再見,先生我會想念你」,而美國版的日語發音則可以清楚聽出來為「先生,我愛你」

雖然美國版的日語比較像導演的原意,但他可能沒考慮到或是採取美國式思考運作,忽略大多數日本人通常不會對情人以外的對象說我愛你,也沒有對父母說我愛你的習慣,拿外國人生活的那一套直接轉嫁過來,身為東方人看到人物設定為保守日本人嘴裡說出西方愛用的語詞有種奇怪的錯覺,所以我個人認為國際版的「再見,先生我會想念你」較為合乎劇情和人物性格上的安排。


13.小說版結局,森真子與萊利‧貝克特兩人有熱吻。

《額外補充》

網路上過去有個被誤解的電影畫面,有人說他發現男主角萊利‧貝克特一開始穿的外套上有著PPDC(環太平洋防衛軍)的字樣,但我不這麼認為,原因在於:

1.最明顯的證據在於如果試著定格電影片段,可以明顯分辨出他手臂上的圖案是一個圈圈,而裡面寫著PPP三個字母,也許這段畫面太快一閃而過才被人誤解成四個字母。


PPP2.jpg    (這張截圖畫質不佳,仍可以肉眼看出圈內字母為三個字組合而非四個字母)

2.除了畫面會說話外,從電影版劇情設定來看,萊利‧貝克特因為哥哥陣亡才退出組織五年四個月,連人類存亡之際都能拋棄組織,怎麼念舊到五年後還穿著過去組織的衣服呢?

3.小說版裡面的萊利‧貝克特,在工地的那段時間不時被胖領班用機甲獵人話題作為嘲弄,他雖然生氣仍然選擇不反抗,這種情況下低調都來不及了,又怎麼可能穿著那件一看就會讓人聯想到他開過機甲的舊外套呢?

所以我認為那個圖案可能是指以環保方式所製出來造的衣服,網路上可以查到香港衣車協會頁面裡頭有一個寫著P.P.P的圖案,又或者只是導演或服裝設計者暗藏的私人彩蛋,但絕對不是什麼PPDC(環太平洋防衛軍)的字樣。

相關心得:
環太平洋(Pacific Rim)2013年

arrow
arrow

    冰熊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